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捡宝生涯 > 第三十九章 剔红印盒

第三十九章 剔红印盒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由于对这只印盒的喜爱,孟子涛又仔细打量了一番,正当他看到落款的时候,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整个人顿时就好像被浇了一盆冰水,显得有些呆滞。

印盒为圆形,在盒盖中心雕婴戏图,婴戏图是我国非常盛行的题材,有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吉祥寓意。

只见画面之中,十数子在庭院间戏玩,各式各样,整体组合成一幅带有喜庆气氛的婴戏图。圈足处,署有刀刻“大明嘉靖壬午年制”横书楷书款。

整体而言,印盒纹饰繁复精细,刻划精细流畅,造型优美大方,无论其漆色、刀法或纹饰均代表了当时制漆工艺的水平,且保存至今品相完好,实属不易。

孟子涛有些爱不释手的打量着手中的这只剔红印盒,他对剔红作品是仰慕已久,但以前他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

这是因为,剔红的工艺实在太过复杂了。想要制作一件剔红作品,先要在胎骨上以朱砂漆髹刷多层,少则**十层,多则达到一二百层,形成非常厚的漆膜。

孟子涛一一看去,发现盒子里面分别放着一只剔红印盒,一只五彩瓷笔以及一方鸡血石印章。

三样东西都是文玩之物,孟子涛也都非常喜欢,于是他连忙向鲁温韦请示过后,就拿出那方鸡血石印章欣赏了起来。

鸡血石,如鸡血般的色彩和晶亮如美玉般的光泽,被誉为“国宝”而驰名中外,作为我国四大名石之一它,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孟子涛手中这方昌化鸡血石章石材硕大,形制规整,颇为难得,且血色鲜活,明艳动人,颇具流动之美感,十分悦目。可惜的是,这方鸡血石印章,血量不多,当然,如果多的话,鲁温韦也就不会拿出来了。

看过鸡血石,孟子涛就把剔红印盒拿到了手中。

等它风干到一定程度,有些像是咱们现在的牛皮糖那种状态时,工匠才可以在漆层上画出图案纹饰,然后趁着不沾刀的时候用刻刀通过刺、铲、钩等手法刻成浮雕,彻底干燥后再行打磨,最后成器。

制作剔红的“火候”很难掌握,等它干透了就剔不动了,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一旦家具上起漆皮以后,你拿指甲盖一碰,漆就掉下来了,这种状态下,当然不能制作剔红。

但如果在过黏的状态下剔,因为漆是非常黏的物质又会沾刀。所以必须在既不沾刀又不脆的时候迅速制作而成,因此给工匠留出的时间并不充裕。

正因为这样,越精美、越复杂的剔红作品,价格就越贵,而这对以前的孟子涛来说,肯定是消费不起的。

现在,孟子涛总算有一个获得一件精美剔红作品的机会,他甚至都不想再看剩下的那支五彩瓷笔,他就已经做了决定,笔筒他就换这只印盒了,哪怕还要再加个三五万(这只印盒的市场价在二十五万左右)也没关系。

剔红,又称“雕红漆”、“红雕漆”,漆器品种之一,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中说:“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似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

剔红漆色有多种多样,但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以颜色纯正、光泽明亮者为上品。

历史上,明成祖朱棣和清朝的雍正、乾隆这三帝都酷爱剔红,剔红工艺在这三朝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永乐帝更是在京城果园厂敕建漆器作坊,将剔红工艺中心从南方移到北方,使剔红艺术达到历史巅峰。

而拍卖市场上的最高价格,也正是永乐时期制作的,在2001年的香江以1287万元rmb成交,这也是目前为止的最高纪录。

当然,孟子涛手中的剔红盒子,肯定不可能是永乐时期所作,但以工艺来看,应该是明代的作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