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唐奴牙郎 > 第599章 两税法

第599章 两税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二是法令执行初期,必定会有富商大族,想要投机得利。他们会大肆收购金银,抬高金银价格,以此来牟利。官府一方面要准备充足的金银存货,用来应对那些囤货乱市的人,另一方面要维护普通百姓的利益,引导他们学会保护自己的财产。”

“三是废除租庸调之后,各地州县官府明面上服从朝廷,背地里一定会偷偷设立各种税目。户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家共同协作,广派官员,明察暗访,彻底杜绝这种现象。”

众官闻言,一起称喏。

第五琦身为户部重臣,对于周钧的两税法,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丞相,如果不收绢帛和米粟,而是用金银铜钱来替代,但民间很少使用金银代钱,短期想要接受,怕是不易。”

周钧看向封常清,后者笑着对第五琦解释道:“安西和北庭,与西方王国互市。商路上的诸多国家,使用的都是金银货币,反而铜钱因为价值较小,携带不易,其它国家并不使用。所以,在安西和北庭的百姓,早就已经开始使用金银了。”

封常清说完这话,户部中的不少安西官员,也纷纷说道,过去在安西集市,本地商行与外国商人做生意,常见的是金银交易,铜钱反而比较少见。

周钧:“金银在其它国家是常用货币,但在大唐,大多都被当做奢侈品,埋没了功用。”

高适听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事,对周钧问道:“丞相,如果有商人居无定所,无法按照常住地在确定户籍,那么应当如何征税?”

“除了这两税以外,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各地州县不得巧立名目,另设新税,如有官员违令者,抄家放为奴籍。”

高适听到这里,慢慢回过味来。

大唐原本的政策是,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曾经,以租庸调为基础,大唐税赋名目不下二十余种,而且各地州县还多有不同。

如今,丞相废除租庸调,只保留丁税和田税,自然是为了规整税目,减轻百姓的负担。

周钧:“如果是行商,那么就按照互市阚录来核定收入,再根据收入三十税一,来收取税金。”

高适又问道:“两税法推行之初,官府征税不再收取实物,而是收取金银铜钱,那么市面上必定会出现钱荒,百姓为了缴纳税赋,就会用米粟、绢布高价去收购金钱,这样一来,会不会伤民?”

周钧:“这一点无须担心,范阳宝库,还有安西都护府,都存有大量的金银。在两税法实行之初,官府会使用金银,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换取百姓的实物,来记作税赋。”

见众人再无问题,周钧说道:“两税法的推行,有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计算田税时,但凡佃户之田,以主家为税主,以贫富而计论。官府一定要仔细查清田契,如果土地转手,一定要将田税计算到地主身上。如若不然,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土地兼并。”

不仅如此,丁税征收时,不分主客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税额;田税征收时,按照田亩均征税收,但凡佃户之田,以主家为税主,以贫富而计论。

这两条,等于彻底堵死了门阀豪强利用佃户、隐户来逃避税额的路子。

从今往后,两税将根据贫富等级,来差别化征收,再也不是按人头平均缴纳了。

只是,这么一来,作为提出新税法的人——周钧,怕是会受到天下门阀和豪强的愤恨。

不过,高适转念一想,丞相这个时候已经和天下门阀势同水火,再提出两税法,也不过是多了一层怨愤罢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