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血大军阀 > 274.产能转移

274.产能转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老技工们一愣,问道:“什么是航母,”

李默涵答道:“航母就是供飞机起飞的大船,”然后他一面在纸上画草图一面跟老技工们介绍什么是航母。

……分割线……

南满铁路苏家屯站附属地里,此时的日本侨民约有千人,但是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所以大部分人只是躲在门后、窗后小心翼翼地张望,外面的枪打了一夜,中国军人和日军铁道守备队互有死伤,但是这些日本侨民始终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这两个钢铁基地全部建完,则以其计划的产量与目前钢价,每个厂每年约可有3,500万美元的纯利,如果完全用这钱來偿还贷款的话,那么需要14年,算上4年建造时间内的部份产值,约需10年才能还完贷款,也就是说,基本上这两个钢厂可以说在未來10年内都是不能真正创造有效利润的,或者说利润钱都拿去填办厂费了,若非如此,美国政府与公司也不会把它们卖给中国。

其实李默涵建这两个厂,也不是仅仅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建设,另外,等这两个厂完成,再等留学生回來,软件硬件都具备时,那么就可以自行扩张规模甚至以此为基础建设新厂,从根本上摆脱对美国钢铁产业的依赖,这才是他最大的目的。

与此同时,连云港的造船厂一处秘密全封闭式船坞里,中国造船工人已经在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建造自制的中国u型潜艇,而上海兵工厂也开始建立鱼雷的生产线。

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旧中国不是一穷二白,连铁钉都需要进口,这时中国造得出潜艇吗,答案是当然可以,不要说只有千吨出头到几千吨的潜艇,现在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坞里面,就有四艘万吨轮正在开工建造中,这是美国在欧战时的订货,四艘都是同一类型的远洋高速运输船,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机型货船。

分别命名为「官府号」(mandarin)、「天朝号」(celestial)、「东方号」(oriental)、「震旦号」(cathey),船长135米,宽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吨,巡航速度10.5节,其中第一艘「官府号」预计将于于1920年6月份下水,这些船使用的引擎,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则都是由上海兵工厂(原名江南制造局)制造。

美国方面为这四条船付出的钱是1800万银元,即单价225万美元,而江南造船厂预估获利是200万银元,也就是说他们的单艘制造成本只有200万美元,剩下的25万美元是纯利,约12.5%左右,不过这是他们最后一批获得的外国订单了,欧战已经结束,需求大幅降低,美国又有大批战时急造商船剩余,以后这江南造船厂只能靠自己下的订单了。

依照江南造船厂的几个老技师讲,他们虽然是造不出目前洋人的战列舰,但其实是有能力建造定远、镇远那种等级的铁甲巡洋舰的,不过,主炮任然需要进口,但是当初李鸿章主张“造船不如买船”,所以单子就让德国拿去了。

那些老技工有些遗憾地提到,李大人这么主张,其一是因江南造船厂建造这种铁甲舰的成本确实比外国高的多,原因就是国内主要军舰钢板來源的汉阳铁厂的装甲钢品质极差,价格又居高不下,而采用进口洋钢自然不能与洋人在自己国内造舰竞争,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买船的话李大人可以收回扣,,定远镇远造价170万两白银,而据说李大人和他的手下每条船的回扣达到30万两,若非如此,能让江南造船靠造这批船发展起來,现在说不定也能造战列舰了。

李默涵安慰了几句这几位唏嘘不已的老技工,告诉他们马鞍山钢铁厂与大冶钢铁厂已经在建设,明年就能投产,以后就不会有这种事发生了,他大拍胸膊说自己是不收回扣的,一定爱用国货,一定尽量帮他们作技转建造,几位老人在感激之余,也拍着胸脯保证,说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为总理造出中国自己的战列舰。

李默涵笑笑,说道:“战列舰就算了,这玩意儿已经是过时的东西了,你们要造就为我造航母,”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