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 第27章 对无关紧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诱(3)

第27章 对无关紧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诱(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解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行为、信念和才能是一项长久的活动,不能一蹴而就。管理者要坚信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是值得的。对人才的分析研究应该如同分析商业问题或者潜在的商机,只有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评估各种机会,才会看清究竟。

同样,只有真正了解一个人,才知道如何促进此人的成长和发展。

洞察他们的兴趣,掌握这些人的需求。针对爱好予以满足,比如一些“特色小礼物”。

美国有一位邮递员,他经常给洛克菲勒送报纸,简直像他的专职邮差。突然有一天,他收到了美孚公司一位女士的电话,告诉他总裁有一件礼物要送给他和他即将出世的孩子。他回到家后,发现是一张实用又漂亮的婴儿床。这是他正在计划的事情,洛克菲勒竟对此洞若观火,不得不说,这是收买人心的绝招。

进入别人的心中

得到他们的兴趣

优秀的管理者和员工培训专家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会首先了解清楚这个人的实际特质,以此衡量这个人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既定的标准。

他们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耐心观察这个人的行动力、决策力和某些行为。

原因很简单,每个人身上都具有不同的特质,即使两个特质基本相同的人,当这些特质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独特的个性。

通过观察不同的人的行为和决策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制度可以让企业深入地了解某个人,从而将当事人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他们制定的计划并非着眼于“生产力”(完成更多同类工作的能力),他们更看中的是提升当事人的才能,换句话说,就是让他做更高层次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才能的提升将不断增强当事人的认知能力,更会提高其领导力。

如果你无法洞察消费者的兴趣,就永远进驻不了他们的心中。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最重要的不是始终更新壮大各种产品,而是要洞悉消费者的需求,抓住消费者的心。这就像打开一把坚实的大锁,只需要一把细小的钥匙,而非一根粗壮的铁棍。

“消费者兴趣”是消费者对于某件产品,在认识的过程中产生的带有稳定的指向、趋向、偏好,并能持续较长时间的兴趣。

愿意将未来押注在那些极具潜力的领导人才身上,他们一般出于三个

理由:

第一,身负压力的人通常不会骄傲自大,他们渴望学习他人,提升自己。

第二,这有助于留住渴望升职的人才,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提供机会,这些人可能另谋高就。

第三,企业经常做出这种安排,未来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因为那些有抱负的人才知道他们不必等太久就能获得发展良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