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顺明 > 第五百一十二章 襄城定策 战后诸事

第五百一十二章 襄城定策 战后诸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屯田田庄只能山东自己来设置,所有的土地都是归属大帅一人,现在他将这份利益让了出来,这就是一个表态,说的好听点是不与民争利,说的难听点这就是有财大家发。

河南究竟战乱灾荒,人口只有原来的三成不到,大批的田地被荒废,也不知道有多少的无主之地,而中原地方,在太平时节种地可是个好营生,现在山东要把这大批的土地卖给天下间的富豪。

这无疑是释放出来一个信号,山东并不想要侵占你们的土地,给你们购置田地兼并的机会。

既然是荒地,地价肯定不会太高,有胶州营稳定住的局面,这边的田地肯定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那就是和这些大族豪门表现出胶州营的善意了。

做出这个姿态之后,想必天下间还在观望风色的人们,肯定会做出抉择,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有这么大的利益当前,大家都不是傻子,要是有那脑筋不灵光真是不开眼的,那灭了也就灭了,也是个无所谓的事情。

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上,闯王李自成节节胜利,真是有所谓夺得天下的气运,天下间的豪门大族,那些有实力的士绅,地方上的地主都知道在朝代更替的时候要看风向,下准注,要不然就是粉身碎骨的局面,下对了注就是荣华富贵。

李孟却没有计较这个小节,反正也是每天都发生的事情,连声的招呼说道:

“袁先生,你来看,白日间你曾经说过的这个,河南荒地众多,而沿海各省豪富却有银钱无地,正好互通有无,我越想越是觉得有理,来来来,咱们商议一下……”

这一天是崇祯十七年的十月初一,这一天在后世上有重重一笔,尽管就在九月底,顺军的主力部队被歼灭大半,胶州营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关内的决定性优势,但这一天晚上却被更多人认为意义更加重大。

“襄城策”这是每一名研究胶州营历史的人都不得不提的一个名词,袁文宏凭借着这个政策,也为他和他的家人后代挣得了非同一般的荣华富贵。

襄城策的核心没什么复杂的,就是让地方士绅也仿照屯田田庄的架构,购买田地开办田庄,当然,这样的架构是没有护庄队的。

但李自成在天下观望的时候,颁布了“永昌诏书“,这个诏书的宣布等于向期待李自成转向的士绅阶层发去了一个明显的信号,也等于宣布了大顺政权的性质,也是从这份诏书中,士大夫看到李自成不可能和他们合作,双方除却毁灭彼此之外,不可能有什么调和的余地。

这就让顺政权极为的不稳,遭遇了一片石的失败之后,看着欣欣向荣的大顺政权很快就土崩瓦解,无法维持,在北方几省,甚至有地主士绅杀害顺军地方文武官员而迎接满清军队的情况。

这是反面的例子,相对于这个反面,明太祖朱元璋则是做的完全不同,朱元璋在东南坐大之后,很快就露布以闻,称红巾军为“妖”,把自己化身为地主士绅在元末时代的总代表,借以取得士绅阶层的响应,最后定鼎天下。

一好一坏的例子摆在这边,李孟自然知道要争取这些大族豪门的支持,说起来有些讽刺,北直隶、山东、江南这几个地方,若没有李孟胶州营武力的庇护,和山东经济的大爆炸对周围的带动,现在这些人又怎么会有这样的规模,会有这样的太平日子。

抛售河南的土地田产是末节,允许其余地方的地主豪绅来购买,设置属于他们自己的屯田田庄才是大事。

自从胶州营创立到名扬天下,他的经济政策就是从商和屯田,这两项上捞取了大笔的金银粮草,支撑了胶州营这一支天下强军,这其中主要依靠从商,设卡收取厘金,贩运私盐还有外洋的贸易,而屯田仅仅是从这上面积攒军粮和稳定人口,提供兵源。

李孟是朝廷封的国公,是标准大明体系内的军将,不是那种看见地主士绅就恨不得抽筋扒皮的流民大军,而且是整个大明,甚至是整个天下最强最大的军阀,这样的人物,自然是比顺军要受欢迎的多。

但地主士绅们,始终是对山东抱有一份警惕,因为山东重商,而且屯田田庄在法理上是归李孟一家所有的土地,很多地主乡绅的土地都被胶州营巧取豪夺而去,土地是地主们的命根子,而支撑这个天下的骨干阶级就是地主。

除却山东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因为胶州营变得豪富,可满天下的豪商大贾,又有哪个不是大地主,有钱还是要置办良田才最为保险。

如果自己的田产土地又被李孟夺去的可能,那这是比要命还要严重的事情,这也是胶州营在河南畅通无阻,可在其他地方,尽管胶州营军纪严明,大明的军兵好似匪盗,可地方上的地主乡绅支持大明的当真不少,总是会给山东设置重重的阻力。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