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贞观攻略 > 一千 我有一个梦想(大结局)

一千 我有一个梦想(大结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再活三十六年……再活三十六年……再活三十六年……

这样的话语声依然在耳边萦绕,仿佛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就像是在梦中一样,可是当苏宁从梦中醒来,却愕然发现时间已经是十年之后了,一眨眼,李承乾去世五年了,他没有遵守和苏宁的约定,永隆五年正月二十七,太上皇李承乾驾崩于三原县行宫,终年五十三岁,一眨眼,苏宁也是一个六十岁的花甲之人了,结发之妻李芮涵一年前因病逝世,爱妾灵儿兰儿接连逝世,苏宁失去了好友之后,又失去了爱妻爱妾。

对此,苏宁提出过反对意见,认为苏庆仁的才德还不足以承担这样的责任,但是李象没有听从苏宁的要求,只是抚慰了苏宁,并没有更多的举动,李承乾看着苏宁颇有些忧虑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庆仁那孩子是我一手培养出来的,从纵横司最底层一直做到了今天,虽然年纪还不是很大,可是那份精明强干我是看在眼里的,子承父业,不是很好吗?”

苏宁叹了口气,说道:“我倒是希望他不要承袭我的一切,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好,传国三原侯的爵位已经足以让我苏氏永远享用不绝,其他的,我还真是没有想太多,庆仁可以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官,那么之后的孩子们呢,我很是担忧啊……”

李承乾给苏宁倒了一杯酒,笑道:“正如你之前对我说过的,儿孙自有儿孙福,想那么多做什么?我尚且不去管象儿能做到什么地步,你又如何要去担忧庆仁呢?倒是如今。你还是忘不了迎梦吗?这个香囊,二十年了吧?”

苏宁一愣,低下头,看了看那个一直系在自己腰间的香囊,露出了几分怀念的神色:“十七年了。她离开我已经十七年了,我不知道她去了哪里,现在过得好不好,甚至不知道她是不是还活着,我并没有怪罪她,我早就原谅她了。陛下去世之前,拉着我的手,让我不要怪罪她,说这都是她的错,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梦儿的原谅。他希望有朝一日梦儿原谅他了,我可以到他墓碑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李承乾喝了一杯酒,叹了口气:“十七年了,十七年了,做皇帝做了二十年,也不知道要做太上皇做多久,以往的长辈朋友和旧相识一个个都走了,都没留下。眼看着我们也老了,每见一次就少一次,谁也不知道这次见了。还有没有下一次,三明,如果你还能见到迎梦,替我告诉她,我也对不住她,父亲临走前。让我看准一个时机,替大伯平反。我不敢,我怕出事。我不知道象儿会不会这样做,但是,我对不住她。”

一天之后,李二陛下躺在他最喜欢的那条竹筏上,苏宁亲自为他操舟,喝完了最后一碗鱼汤,含笑而逝,举国哀悼,满城素缟,皇帝李承乾痛哭不已,三次晕倒,三次苏醒,为此罢朝十日,与群臣一起为李二陛下上谥号文皇帝,秦国公苏宁上表称谥号不妥,建议拟定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尊庙号太宗,李承乾采纳,葬于昭陵。

太上皇李二陛下的逝世给皇帝李承乾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李承乾一度无法处理政务,皇太子李象被任命为监国太子,代替皇帝李承乾处理国务,李象监国期间,政务处理得当,得到不少大臣的赞扬,称赞其监国之风有过去李承乾监国之时的样子。很值得赞许,又有小道消息称,李象监国的成功离不开苏宁留在他身边的两个儿子的帮助。

李二陛下带着所有人的思念离开了,苏宁为他写了挽联,替他把他一辈子的骄傲——万民书陪葬入昭陵。李二陛下临终前的一个小时,告诉苏宁,他的陪葬不需要多么奢华,也断断不要活人,唯一一定需要的,就是那份自己退位的时候。民众一起上奏的万民书……

承和十三年,三朝老臣房玄龄去世,李承乾为之哀悼,罢朝三日,称其为“国老”。承和十四年,三朝老臣、著名谏臣魏征去世,李承乾亲自为之主持葬礼,抚棺痛哭,说自己父亲还活着的时候总是告诫自己像魏征这样的谏臣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告诉自己有什么所得,有什么所失,避免自己犯下愚蠢的错误。魏征的去世,使得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

承和十五年,参谋总部总长。军队最高统帅李世绩之子李震在东海海对岸大陆的军事行动中受伤,不治身亡,年仅四十四岁,乃是军事大学一期生高级将领里面首先身亡之人,据称其也是苏宁苏公爷好友,苏公爷为之痛哭不已。其父李世绩为此伤心过度,辞去参谋总长一职。其职位由成功消灭罗马帝国之大将杜荷继任。

苏宁笑了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叹道:“承乾,自我们相识,三十六年了,三十六年,我们还可以在一起,为何不去企盼下一个三十六年呢?等我们都七老八十了,成了老妖怪了,还能在一起喝酒,那才是最好的,大唐到了今日,已经超乎了我当初的设想了,真的。

我只是希望我活着的时候可以看到火车,现在我真的看到了,我希望我活着的时候看到火铳,现在我也看到了,我希望我活着的时候依然国泰民安,大唐依然强盛无匹,现在我还是看到了,所以我就做梦都想着可以看到更多,看到更远,看到更美好的明天,承乾,你也希望这样,对吗?”

李承乾笑着点头:“要是可以再活三十六年,我一定可以看到我想要看到的,你也一定可以看到你想要看到的,三明,真的,我真的预感,真的就是这样!”

苏宁举起酒杯:“再活三十六年!”

李承乾大笑举杯:“再活三十六年!”

承和二十年,四十八岁的承和皇帝李承乾患病。治愈之后精力大不如前,李承乾遂于承和二十年五月初八禅位于二十八岁的皇太子李象,称太上皇,亲手扶着李象登基称帝,把传国玉玺和皇帝符节交给了李象,大跨步离开了皇宫,来到其父太上先皇李二陛下曾经居住过的三原县行宫居住,侍奉仍然居住在三原县行宫的长孙太皇太后。

皇太子李象即位之后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永隆,承和二十年即永隆元年,大唐第四位皇帝正式称帝,天下人为之欢欣鼓舞,和李二陛下得到的请求不要退位的万民书不同,李承乾接到的是赞扬太上皇李承乾退位之举的十万民书,李承乾带着十万民书雄赳赳气昂昂的离开了大唐的权力核心,他很满足。

永隆皇帝李象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试图将仍然在外游历天下的三朝元老、一等秦国公苏宁召还入朝辅佐新皇帝,苏宁拒绝了,但是他本人却是带着家眷回到了三原县,给永隆帝李象上了一份恭贺奏表,然后前往三原县行宫看望李承乾。

离开朝廷之后,苏宁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白驹过隙,仿佛昨天才刚刚参加完太上皇李二陛下的葬礼,今天李承乾就是太上皇了,承和朝一晃就过去了,苏宁也不知道,是不是再一晃,永隆朝也就过去了,而自己,会不会也就入土了,苏宁总有种错觉,似乎自己昨天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侯爷,而今天就是五十岁的三朝元老,满朝公卿第一人了。

长孙无忌去世了,尉迟恭去世了,牛进达也去世了,贞观老臣所剩无几,活到现在的都是元老,苏宁自然是最年轻的一个,而随着李承乾的退位,承和时代的臣子们也开始走了下坡路,永隆皇帝李象更倾向于任用年轻人来担任实干职位,比如他把苏宁的长子苏庆仁提拔到了纵横司右侍郎的位置上,乃是如今的永隆朝最年轻的高官。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