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413章 货币改革

第413章 货币改革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崇祯道:“宝钞当然不行,但是银票却可以。”

“银票?”朱慈烺茫然道,“父皇的意思是?”

崇祯道:“银票的意思就是,可以直接兑换银子的票据,银票由皇家银号独家发行,皇家银号每发行价值一元的银票,就必须在银库储备一两银子,任何商家任何人拿了银票,可以在任何时候到皇家银号兑支相应数额的足色银。”

“妙极!”郑遵谦闻言赞道,“如此一来商家和官绅百姓就再无后顾之忧,就能放心大胆的使用银票,而银票的信用一旦建立起来,只要储备五成甚至四成的足色银,就足以应付官绅百姓的兑支需求,如此一来对银子的需求就会极大的减少,市面上也就不会再缺银子,也就不会再出现各家银号乃至内务府都缺银子的困局。”

“还真是这样。”说起物价,辎重科都给事朱舜水瞬间就来了精神,“圣上,这一年来江南市面上的物价足足便宜了一半,米价已经跌到五钱一石了!许多粮商就急了,都囤着粮食不卖,人为的哄抬粮价制造粮荒,松江的粮荒就是这么来的。”

崇祯笑着说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不足,钱更值钱了,就必然导致粮食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下跌,这个道理还是很好理解的。”

然而,只有郑遵谦和钱熙等几个人勉强能够听得懂。

其中就包括太子朱慈烺,因为与太子妃接触得久了,于商业方面大有长进。

朱慈烺皱眉道:“父皇,如果任由这个局面持续下去,只怕是于我工商实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是不是应该想个法子?”

说白了,这就是市场上的流动性不足,导致的资金链断裂,因而到处都缺钱。

可是马鸣騄以及傅山等其他给事中却还是一脸懵,还是想不明白其中的关键,经济学原理对于门外汉来说还是有些难以理解。

“啥意思啊?”市舶科都给事中夏允彝皱眉问道,“没懂。”

郑遵谦便解释道:“彝仲,我问你京中百姓是不是富裕了?”

“这个倒是。”夏允彝道,“自从工商实业银号入股扶植起了各行各业的作坊,京中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进了作坊做工,都赚到了不菲的工钱,可是这跟我们正在讨论的银子有什么关系?百姓手中能有几两银子?”

崇祯笑着问道:“太子,你有什么法子吗?”

“可以增加银矿的开采。”朱慈烺想了想,又接着说,“还可以增加与西夷间的海贸,以丝绸、茶叶以及瓷器等物品换回来更多的白银。”

“太子,这些怕是不够。”夏允彝摇摇头说,“我们市舶科做过核算,大明与西夷一年的海贸总额也不过三百多万两,这点银子只怕是杯水车薪哪。”

“圣上,可以发行宝钞。”郑遵谦忽然说道,“唯有宝钞能破解此困。”

“宝钞?只怕是不妥吧。”朱慈烺担心的道,“我大明宝钞现在几乎已经沦为了废纸,官绅百姓只怕是很难接受另外一种宝钞。”

“当然有关系。”郑遵谦大声道。

“三千万百姓,每个人十两银子,那便是三亿两!”

“好像懂了。”夏允彝点点头,随即又道,“可是好像又没有完全懂,不过有一点却是明白了,那就是各家银号还有内务府账上确实没有银子了。”

马鸣騄也道:“原来银子流入了百姓囊中,这就难怪。”

崇祯又问道:“现在市面上的货物是不是价格越来越低?”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