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中唐当皇帝 > 第130章 金吾禁军强征粮

第130章 金吾禁军强征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杨贵妃自缢后,唐玄宗李隆基为了逃往蜀地,只是匆匆埋一土丘。后来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才命人修缮杨贵妃的陵墓。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的导火索是杨贵妃和杨国忠。直至如今,河北乃是后患不断。后人便对这一陵墓甚少看护。

李宁和众人进入后,也并未参拜,直去后方墓冢。这墓冢倒还完好,高约一丈五,封土四周砌以青砖,墓碑上书有“杨贵妃之墓”五个大字。

昔日宠冠六宫的杨贵妃,如今也不过是一方小冢。李宁自觉无甚趣味,便去前方马嵬驿停驻休息了。

李宁等人即将到达马嵬驿时,发现驿站外有很多人。只见数十口农户老老实实得排起长长的队伍,他们都带着一大袋粮食,或手拉或背扛,容有惧色。

盛唐陈藏器在《本草拾遗》,记有:“小麦秋种夏熟,受四时气足,自然兼有寒温,面热麸冷宜其然也。”

而后世北宋嘉祐年间由苏颂主持编撰的《本草图经》中亦言明:“小麦性寒,作面则温而有毒,作麴则平胃止利。其皮为麸,性复寒,调中去。”

从石磨诞生前难吃的“麦饭”,到唐朝各种面食被人广泛接受,小麦历经数千年,道路坎坷。

小麦与粟相比,粟在舌尖上给人们带来的快感显然不如小麦来得“细腻”。所以粟已逐渐失去了优势。直到宋元时期,粮食作物的格局才从“北粟南稻”变成了“北麦南稻”。

收麦时节的五月中旬,天气干燥,气温炎热。若是发生火灾,极难扑灭。李宁刚才就看到一处被火烧过的大片麦田,现在还是焦土,直冒灰烟,甚是可怜。

旁边竟有二十余名手拿长枪,腰带陌刀的军人正在高声呵斥:“尔等黔首若是不老实交税,便如同此例。”

在高声呵斥声中还有夹杂着轻声哭泣之音。只见两位蓬头垢面的妇人和一位脸脏手黑的男童,围坐在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和不到十岁的少女身旁。

李宁一路上就发现了三处被火烧过的麦田,前两处不过一二倾,最后一处竟高达八九倾。他除了暗自叹息,现在也无可奈何,只得继续出发。

片刻之后,李宁看到官道北侧的高大山坡上有处类似宫殿的建筑。于是李宁指向它问经翊麾校尉康艺全道:“北侧土坡之上宫殿为何地?”

康校尉仔细一瞧回道:“此乃玄宗贵妃杨氏之墓,往东二里便是马嵬驿。”

李宁恍然大悟,马嵬驿地处武功县与兴平县之间,是一处大型驿站,也是绝代佳人杨贵妃自缢之地。

只见陵墓大门早已坍塌,园内两三间的献殿也残破不堪,早已无人看守。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