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中华第一恐怖军 > 243夫唱妇随

243夫唱妇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哦?果真是端砚?”老者惊奇得两眼发光。

张灵甫点点头又说:“若您老愿忍痛割爱,在下愿出法币三万收购。”老者于是连声说:“行行行!先生是行家,喜欢就拿去。”

三万块钱,若按市价,差不多可买一条“小黄鱼”。因此,王玉玲还真以为出如此高价淘得了什么宝贝。与老者告辞后,她十分高兴地说:“我们赚了吧?”不料张灵甫却回答道:“赚什么呀,不过是一方普通的清代石砚罢了。”

“那干嘛非要当珍品、非要多给人家钱啊?”王玉玲既不理解,又有些生气。张灵甫淡淡一笑,说:“那老人家也是读书人,迫于生计,上街买字,已是斯文扫地。若怜悯他、直接给钱他,则有如施舍嗟来之食,辱其风骨,只得以收藏之名、行救济之事。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和平盛世文人定会得到重要,目前这样子,可能又要打仗了。”

那次在上海,从永安商场出来,有位长衫寒酸的老夫子手捧一幅草书站在繁华的南京路上,想叫卖却又羞于开口。正要擦肩而过,张灵甫忽然拉住她,车过身问:“老人家。您这条幅可是真迹?”王玉玲定睛一看。那草书原来正是那一句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款处的鲜红印刻为:文天祥。

“非也非也。文丞相传世下来的墨宝极为罕见,老朽并未有幸一见,只听说其书法纤细灵秀、翻转流动,这字画实为老朽所作,连临摹都称不上。”

“哦?是吗?”大凡卖瓜的都是王婆,哪会说自己的瓜不甜。而老者见这位身着西服、气质儒雅的先生不大相信,急了,一手翻开身上的书包。露出里面的砚盘和笔墨说:“侬看看,阿拉的家什随身带,可当场写哦。”

老者如实的回答,引起张灵甫的好奇。他问道:“既是伪作,想必售价不高,您老何至于这般辛苦?”

“老朽身无所长,唯好舞文弄墨,是以买字,贴补一些家用而已,有几铜钿算几铜钿。”

243夫唱妇随

和平盛世文人定会得到重要,目前这样子,可能又要打仗了。——张灵甫

要让女儿嫁给一名**的副军长,王母罗希韫还有一丝隐隐的担忧,自己年轻就守寡的苦自己尝过,不想让女儿再去尝。

国共双方已经摩拳擦掌,和平建国很大程度已不可能。女婿阵亡了怎么办?就算保全了性命,那六十岁就逝世了又让四十岁出头的女儿守寡?可女儿又非他不嫁,罗希韫觉得心里很乱。

“妈,您就让我嫁给他吧,幸福不在天长地久,只要有三年、两年,甚至一年拥有过就可以了。”

张灵甫则更好奇了。又追问一句:“您老笔法如此熟练,尽可模仿其他名师之原作。临摹品不比伪作更有商业价值么?”

“老朽平生仰慕文丞相,非其诗句而不为也。”

哎,这正直而又迂腐的老童生啊,为了信仰,宁愿少赚钱。张灵甫感动了,投笔从戎以来,不也以文天祥、岳飞而自勉吗?再说老人家的字还真不错。王玉玲这时也起了同情心,悄悄怂了一怂他的胳膊肘,于是他掏出两块银元说:“您看够不够?”

“多了多了,一枚即可。”头发斑白而凌乱的老者坚辞不受,很客气地退回另一块。张灵甫没再吭声,收下条幅卷成筒后却又说:“刚才见那砚盘似为不凡,可否拿出来鉴赏鉴赏?”

“行啊!”老者欣然应允道:“其实也非什么宝物,不过出自于乾隆年间罢了。”可张灵甫接过那方朴质的砚盘翻来覆去地把玩一番后,十分肯定地说:“年代虽不久远,但材质细腻,其色温润,其制古朴,堪称端砚之中的佳品。”

“孩子,您不懂妈妈这些年作为一个年轻寡妇带着你的苦啊。”

“妈,我懂,但是只要您看到爸爸的相片,摸着他的军衣,您不就觉得幸福吗,不就挺了过来吗?”

“哎,妈说不过你。”

后来,经湖南省府主席程潜出面做媒,上将军薛岳当证婚人,罗希韫终于点头应允。

遗憾的是,水晶鞋一直没买到,连专程坐空军飞机去号称十里洋场的大上海都失望而归。尽管没有买到水晶鞋,但王玉玲却发现一颗水晶般的心:善良和忠贞。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