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中华第一恐怖军 > 167受制于敌

167受制于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高敬在北大学的是建筑,也十分喜爱摄影。曾用相机记录过大量传统民居和西洋楼房,投军后便再也没摸过这玩意。手板心痒痒的他,从长官手里接过照相机,说是要拍几张风景照。看着他四处取景的模样,张灵甫继续刚才的思路,以手杖指着附近那些茅屋,对他说:“如有闻必录,则不可遗漏那些煞风景之处;如是有选择记录,则须选择最美之处,你说。这两种方法谁是谁非?”

高敬一愣,很快反应过来。他说:“我们的报馆是有闻必录。苏联方面当然是有选择记录,对比之下,大后方贪赃枉法而莫斯科那边一方净土,读者一看报,自然分出倾向。”

张灵甫延续自己的思路,又不无担忧地说:“这两种记录社会现象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不对称的舆论战。杨继盛曾云: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可这个‘着’该作何解?值得研究,如无高招,我们将越来越被动、失去人心。”

张灵甫所说的杨继盛,为明朝第一忠臣,他生性梗直,刚正不阿,任兵部员外郎时,瓦剌南侵,大将军仇鸾一触即溃,与敌求和。而奸臣严嵩庇护仇鸾,却反将主战的杨继盛贬出京城,后来,杨继盛再度起用,上奏《请诛贼臣疏》,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终被严嵩所害,受尽三年残酷折磨,临刑前,慷慨赋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补。”<收藏的宝贝中,就有一把杨继盛生前曾用过的瓦壶,张灵甫时常以之展示于人,也以此勉励于己,成为他要法古今完人、养浩然正气的信物。“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补”,这一为天下传诵的名句,字里行间表现出那种面对死亡的从容、镇定与解脱,不能不对张灵甫日后的命运走向打上悲剧的底色。

当长官们又谈起高深的舆论宣传问题时,曾有满、李欣等人依然听不懂,便和孟铁蛋一样也埋着头去寻野酸枣吃,只有常宁听懂了,他插上一句,说:“把什么都说的报纸封了不就行了,哪会有那多麻烦事。”

167受制于敌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杨继盛

下过了一场大雨,天晴了,一轮彩虹悬挂在天空,空气中冲满了湿润的气息,雨过天晴后的心情是开朗的。树叶尖上仍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小草上仍滚落折射着光芒的珍珠,屋檐的瓦尖上的雨水仍一滴一滴的滴在池塘里 ,惹得水面上泛起了涟漪,可却露出了彩虹。彩虹弯弯的,像在微笑着,万物也更加绿了,更加富有生机了。

天格外蓝、山格外青、云格外白,能见度特别清晰。

如此美景,正可拍照留念。

“唉,你不知道,法律允许自由办报,如果真把他们封了,我们民国政府与满清封建王朝又还有何区别。”陈公勇无可奈何回答道。

岂有这等蠢事?我们在前方浴血奋战,还容许居心叵测的份子在后面大放厥词,还能打甚鸟仗?常宁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来,觉得不能在长官面前放粗。

张灵甫来了兴致,从虎子背上的行囊里拿出照相机,要给大家照一张合影。于是,陈公勇、高敬、常宁、李欣、曾有满和孟铁蛋等六人戴正军帽、扯平军装,然后手挽手地站成了一排。张灵甫低头看着取景框,发现地上有一堆牛粪,而且背景是几栋破乱的茅屋,便让大家稍稍移动几步,以身后的明月山作背景。

罗斯少将离开赣北之前,张灵甫送了他一方名贵的端砚,据说是当年包青天为证明自己的廉洁而掷进西江的。作为回报,罗斯则把一部德国120双镜头照相机送给了张灵甫。这款机型为风靡世界的禄莱产品,让原本就十分喜欢照相的张灵甫喜出望外、爱不释手,有事没事就摆弄一阵子。

当远处巍峨的山岭进入镜头之后,调着焦距的他心里忽然一动,想起了刘骁。想起了和刘骁那样成千上万追求的热血青年。之所以他们会如此选择。大约是因为通过一部角度固定的镜头去看外面的世界吧?在这样的镜头中,永远都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而不会有牛粪和茅屋。

“弟兄们,昂首挺胸,眼睛都看着长官!”陈公勇招呼大家道。

“好的,我要照了,一、二、三!”张灵甫按下快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