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史上最强崇祯 > 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实的“武举”

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实的“武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崇祯皇帝先是以朝军中发罪己诏的方式,让每一个小兵都听到皇帝内心真实的话,表达自己重武之心,又两次亲征,筹建忠烈祠,补发军饷。

再加上如今改革武举,崇祯皇帝用实际行动,让天下人明白如今朝廷已经在逐渐向重武抑文的方向在走。

在圣旨发下之后,迅速被皇家报社和厂卫传播至各地,并且崇祯皇帝和内阁议定,很快出台了一整套有关武举的考试制度。

“先之以武艺,次之以谋略。”

除成化年仿文举定制以外,万历年曾有朝臣提出改革武举,神宗皇帝有意,下发讨论,可惜并未得到群臣和内阁议定通过。

即便成化年定制,也还是规定“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把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术之上,个人武艺则成了最次等。

武举起先举办的时候,各处还是有不少民间武者参加,可笑的是,武者在进行武举之前要先参加一次笔试,若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甚至连武试都不能参加。

这些所谓“武策”的笔试看似是在考量兵法韬略,实际上却是在为难前来赶考的武者。

笔试考三题,试策两题,居然连四书五经都要考,可以想象,当时很多兴致勃勃前来应试的武者基本都是一脸懵逼,就连第一次笔试过去的都寥寥无几。

兹令:自崇祯十九年丙戍起,定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每三年一次,令设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建州府武学院,皆与文举同。

本次武举,设同考十九人,主考四人,皆与文科同。

另设,武科先场试马射、步射、平射、马枪、刀剑、负重、摔跤、跑步、拳脚等一十二科;后场试营阵、地雷、火器、战车、守御等七科;末场试兵法、天文、地理、练兵等八科,取武科考生综合成绩。

令定武科三甲,殿试一甲前三名赐‘武进士及第’,二甲十二名赐‘武进士出身’,二甲以下皆属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

殿试三甲之内,均可入顺天武学院就学,少则两年,多则四载。

相比之下,反倒那些勋同样和自己一样大字不识一个戚世家子弟,可以用优异的成绩通过,久而久之,武举也就根本没什么人来参加了。

在此之前,武举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形式,都是勋戚世家子弟占据名额,而且从来都没有什么武三元和武三甲之事,天下武人多是报国无路,忠君无门。

说起来,真正以圣旨的名义将武举完完整整的定下来,到崇祯十九年才是第一次,并且这次崇祯皇帝在圣旨中根本没有提及所谓笔试的事情。

改革之后的武举,就是正儿八经的“武举”,先后末三厂考试,全都是阵战、统兵和拳脚的比拼,真正获胜的人就是毫无疑问的最强。

实际上,崇祯皇帝将阵战厮杀和兵法韬略分得很清楚,武举之后,到了学院里,才是他们学习兵法韬略的时候。

武生学习《武经》《孙子兵法》《纪效新书》等,熟知兵法要略及各地兵争大小事,学院毕业后,按成绩加从六品“武骑尉”、正六品“云骑尉”、从五品“飞骑尉”武勋,各授将职,为国效力。钦此!”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圣旨自然是用内阁名义发出,在加上如今崇祯皇帝的威权势大,群臣们无论愿不愿意,所能做的,不过也是赶紧跪在地上山呼万岁接旨罢了。

......

武举是武周首创,宋代延续,有明一朝重文抑武,却并不受到重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